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
平台基地

汕头海洋植物实验站

发布时间:2023-03-20 来源:

  实验站建于1978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2021年获批建设粤东上升流区海洋生态系统综合观测研究站(广东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实验站位于汕头市金平区渔港路6号,占地2640平方米,下设2个观测实验基地,包括澄海区莱芜北堤围基地(15408平方米)和莱芜山顶的海洋生物实验基地(5576平方米);现有固定工作人员14名,包括研究员5名、副研究员5名、高级工程师2名、工程师2名,在读研究生8名。
  实验站自1979年起开始粤东上升流相关的研究工作,并首次在陆架边缘水域发现了较为明显的低温、高盐等上升流现象,连续发表了多篇重要的学术论文,积累了丰富的粤东海域观测数据,研发的“海岛近岸水文监测系统” 入选“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发科学仪器名录(2021)”;实验站长期开展海洋植物尤其是大型海藻方面的研发工作,在广东沿海采集了5万余份的海藻标本,发现了4个新种;突破紫菜、江蓠在人工养殖中的选育、人工苗室内度夏和海上养成等关键技术问题,探索多元养殖模式(江蓠与鱼、虾、贝混养)。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及研究成果,获多项国家、省部级成果奖。
(一)台站定位
  实验站面向海洋强国与海洋强省建设的重大需求,聚焦粤东上升流区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认知、保护与利用等方面前沿科学问题,建设集科学观测、实验研究、技术示范与共享为一体的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区域特色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开展粤东上升流区多尺度动力因素与典型生态系统耦合过程长期连续观测研究,服务国家和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安全保障、气候变化应对、海洋减碳固碳、观测能力提升等重大需求,为广东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粤东上升流区多时空尺度水文动力过程
  2. 粤东上升流区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及其动力联系
  3. 粤东上升流区生态系统的减碳固碳研究
  4. 自主研发海洋仪器装备的海试平台建设
  5.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和挖掘利用技术
(三)支撑条件
  站内建有1047平方米的办公楼和804平方米的实验楼共4栋,拥有用于常规海洋生态、海洋环境化学、海洋生物学研究的标准实验室,主要包括海洋植物人工栽培模拟实验室、海洋生态环境观测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海水化学实验室、生物与生态学实验室、精密仪器室等。另外,还有710平方米生产车间,并配有海水水流系统和电力系统,完全满足综合观测研究的办公、实验、生活的用地和用房需求。
  配备开展近海调查与实验的各类仪器设备,主要包括:浪龙剖面流速仪、阔龙剖面流速仪、AXYS加速度测波仪、YSI多参数水质监测仪、水下光度计、采水器、采泥器、GPS定位仪等海上调研、样品采集设备和设施;实验室有NIKON倒置显微镜、BECKMAN高速离心机、色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以及完善的微藻和微生物培养和研究设备实验室内配有无菌操作台、光照培养箱、干燥箱、解剖镜、高压灭菌锅、电子天平等常规试验仪器。能满足海洋生态网络监测、综合观测研究站试验、观测和对外开放的需要。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