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 Academic Report

北太平洋热量存储格局的形成机制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Heat Storage Patterns in the North Pacific

发布时间:2025-05-12

【报告人Speaker】:段静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副研究员

【报告人简介Speaker Biography】:段静,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印太海洋热力学与环流动力学。近年来主要研究成果包括指出北太平洋对全球变暖热量的独特储存方式,揭示自然变率和西边界流系统变化的关键作用;探明印度洋上层热含量与海平面的“南快北慢”变化特征,指明气候模式系统性偏差及成因等。相关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Journal of Climate和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等期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基金与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项目。

【摘要Abstract】: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地球系统能量增加中有90%以上被海洋吸收,但海洋热量存储在地理上并不均匀,对区域气候和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气候模式资料显示中纬度北太平洋的热量存储显著增加,热带西北太平洋的储热变化最弱。然而,观测到的北太平洋热存储格局更加复杂,在热带西北太平洋呈现最强变暖,在中纬度北太平洋变暖有限甚至变冷,与气候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基于观测数据集、海洋模式试验和CMIP6气候模式资料,本研究揭示了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对20世纪中期以来北太平洋热量存储格局的主导作用,并证实热量存储的观测-模式差异很大程度上由PDO解释。研究发现,近几十年的PDO位相转换改变了北太平洋风场的长期变化,进而通过海洋罗斯贝波和调整西边界流黑潮延伸体系统变化驱动了海盆尺度的热量再分配,有效消除了中纬度北太平洋的变暖,并助长了热带西北太平洋的热量积累。这些过程造成的区域变暖/变冷结构掩盖了人类活动引起的热量存储格局,导致观测中的热量存储格局比气候模式更为复杂。

【时间Time】:2025年5月12日 09:30

【地点Venue】:2号楼701

【邀请人Host】:张荣望 副研究员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