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西沙海洋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西沙站)位于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岛,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它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个深海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也是中国科学院近海海洋观测网络的重要节点站。西沙站于2007年筹建,2009年正式开始运行,并于2020年入选国家野外台站序列。西沙站核心任务是围绕南海北部海域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开展海洋环境动力和岛礁生态系统长期监测与研究,为西沙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海岛开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目前为止,台站相关人员累计承担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自然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2024年新增科研经费2384.8万元。
建站后,连续获取18年的南海北部海洋、大气以及环境和生态等方面的数据,为多项重大科技计划提供了关键的数据支撑。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波潮仪、DWS19微型捷联惯性波浪传感器以及基于北斗卫星加密传输的浮标系统。对珊瑚礁关键生态功能生物的适应性、发育生物学以及繁殖生物学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依托西沙站观测或者开展调查研究的观测数据,在Nature, 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等期刊累计发表SCI论文400余篇,申请专利50余件,获省部级以上奖励8项。
近年来,西沙站团队致力于科研成果示范与服务,围绕西沙珊瑚礁生态保护与修复,持续开展岛礁生态特色土著贝类、棘皮类、大型海藻等规模化繁育与苗种驯化,资源养护与生态增养殖,建立了2 种生态修复模式,并在西沙典型岛礁海域开展珊瑚岛礁资源养护型海洋牧场构建示范。研发并示范应用新型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敌害生物防控技术等,提交多份咨询建议报告,为三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