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辉

  • 职称/职务:研究员
  • 导  师:博士生导师
  • 学科专业:海洋地质
  • 研究方向:海洋地球物理
  • 办公电话:13560200916
  • 电子邮箱:mhzhao@scsio.ac.cn
  • 通讯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64号
研究内容

利用海洋地球物理方法与技术,研究南海与大洋的深部地震结构与动力学机制;攻关海洋新能源开发利用及海洋深水油气资源技术;主要创新成果:(1)率先开展大规模三维深地震探测,解答南海下地壳高速层分布与形成机制,阐明南海珍贝-黄岩海山链的构造与岩浆双重作用机制;并从三维速度结构角度,探明了南海陆洋转换深部速度结构,建立了中间型的南海陆缘张-破裂新模式。(2)提出了有效识别转换横波的方法,获得了南海第一条完整的纵/横波速结构剖面及Vp/Vs剖面,为南海深部结构研究开拓了新领域。(3)获得了超慢速和慢速洋中脊热液区的三维地震结构展布特征,证明拆离断层在洋脊不对称扩张中的重要作用,为热液循环模式提供了地震学证据。(4)联合主动源与被动源的地震层析成像研究结果,揭示了南海东北部减薄陆壳属性,首次阐明南海鼎盛时期的洋盆范围,构建南海与菲律宾海板块及台湾造山带协同构造演化模式。

教育经历

1987-1991年在江汉石油学院勘探系获学士学位;

1999-2001年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硕士学位;

2001-2004年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2/07 - 至今,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2004/04 - 2012/07,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助研、副研;

2008/10 - 2009/04,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地球物理室,访问学者;

2010/11 –2010/12,在法国地球物理研究所(IPGP),访问学者;

1991/07 - 1999/08,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江汉分公司研究院,工程师。

主持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476059);《南海洋脊跃迁深部地震结构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主持人,2025-2028年;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91958212);《花东海盆及其东/西部板块构造边界的跨圈层综合地震探测》,主持人,2020-2023年;结题优秀。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730532);《南海北部陆缘洋陆转换带IODP367-368钻探区的三维深部结构探测与研究》,主持人,2018-2022年;

4.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项目,南海中北部陆缘大陆破裂机制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与模拟研究,编号:2017A030312002,2017-2022年,核心成员02;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91428204);《南海东部马尼拉海沟俯冲带深部结构探测与研究》,主持人,2014-2018年;结题优秀。

科研成果

1.近五年发表文章30篇、授权专利0件,专著0种。论文被引达2098次。

2.代表性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建议10篇以内):

1) 赵明辉, 袁野, 张佳政, 张翠梅, 高金尉, 王强, 孙珍, 程锦辉. 南海北部被动陆缘洋陆转换带张裂-破裂研究新进展, 热带海洋学报,2024, 43 (2), 173-183.

2) 全余杰, 关慧心, 赵明辉*, 等. 2024. 南海洋脊跃迁的深地震探测数据分析. 地球物理学报, 67(6):2364-2377

3) 赵明辉*, 王强, 杨富东, 张佳政, 高红芳, 孙龙涛, 刘思青, 张光学. 花东海盆综合地震探测及其重要的构造意义, 地球科学, 2021,46(1):359-368.

4) Huixin Guan, Min Xu*; Minghui Zhao*; Wenxin Xie; Yujie Quan; Eric Lee Mittelstaedt; Sanzhong Li; Jason Phipps Morgan. 2025. id-Ocean Ridge Jumps: Impacts, Classification, and Mechanisms, Earth-Science Reviews. 267(2025)105167:1-22.

5) Xingyue Wang; Minghui Zhao*; Xiaobo He; Jiazheng Zhang; Jinhui Cheng; Huabin Mao. 2025. Seismic imaging revealing the processes from subduction to arc-continental collision in the northeastern South China Sea. Tectonophysics, 902(2025)230684.

6) J.-C. Sibuet, Siqing Liu*, Minghui Zhao*, Wen-Nan Wu, Yih-Min Wu, Jinhui Cheng and Jonny Wu. 2024. A revolution in understanding SE Asia geodynamics since 20.5-18 Ma, Tectonophysics. 884(2024), 230397.

7) Enyuan He*, Minghui Zhao*, Haibo Huang, Yuhan Li, Pingchuan Tan, Xuelin Qiu, Xubo Zhang , Kang Liu. 2023. Seismic structures of Zhenbei and Huangyan seamounts and their postspreading volcanic evolution. Tectonophysics 869(2023)

8) J.-C. Sibuet, Minghui Zhao*, Jonny Wu and Chao-Shing Lee. 2021. Geodynamic and plate kinematic context of South China Sea subduction during Okinawa trough opening and Taiwan orogeny, Tectonophysics, 817 (2021) 229050.

9) Qiang Wang, Minghui Zhao*, J.-C. Sibuet, Haoyu Zhang, Jiazheng Zhang, Zizheng Li, Enyuan He, Xuelin Qiu, Wen Peng and Guizhong Chen. 2022. Breakup mechanism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Evidence from the deep crustal structure across the continent-ocean transition, Gondwana Research, 111, https://doi.org/10.1016/j.gr.2022.09.004

10) Siqing Liu, Jinwei Gao, Minghui Zhao*, J.-C. Sibuet. 2022. Crustal structure at the northern Manila subduction zone: Is thinned continental crust or oceanic crust subducting beneath the Luzon arc and forearc?, Tectonophysics, https://doi.org/10.1016/j.tecto.2022.229605

获得荣誉

1. OBS主动源探测的国家标准(GB/T 41520-2022)和ISO国际标准(ISO 3482:2022)工作,获得2022年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排名5/11.。

2. “大洋板块俯冲动力学机制及对南海构造演化的控制作用”获2021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获奖时间:2021年,本人排名:排名20/20。

3. 《海洋地球物理探测》课程,荣获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年学院级“研究生优秀课程”。

4. 2014年和2018年先后获得中科院广州教育基地“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社会兼职

1) 2016年至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2) 2023-2027年,中国海洋学会海底科学分会委员

3) 2023-2025年,“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科普志愿者服务团”讲师;

4) 2016-2020年,担任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EPSP委员会委员;

5) 2022-2026年担任Geosystems and Geoenvironment 期刊编委;《热带海洋学报》编委(2014至今)

6) 担任国际主流刊物审稿人,如:JGR, GRL, ESR, G-cubed, JAES, Tectonophysics, MPG, GJ, MGR, 地球物理学报, 地球科学, 中国科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