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宁

  • 职称/职务:副研究员
  • 导  师:硕士生导师
  • 学科专业:海洋地质/地质工程
  • 研究方向:海洋地球物理
  • 办公电话:17722894279
  • 电子邮箱:ningqiu@scsio.ac.cn
  • 通讯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64号
研究内容

围绕国家需求“海洋安全与战略资源开发”,利用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极端海洋自主观测系统等科技基础设施,开展海洋能源与资源、岛礁稳态安全与健康发育、海洋地质灾害防治、海洋技术与工程、智慧海洋与综合利用等前沿交叉研究。擅长地球探测与人工智能技术,近期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和子课题、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创新专项、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IODP船上科学家并被科技日报报道、发表学术论文48篇,出版专著1本,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地球科学顶级期刊,其一合作论文被评为ESI全球前1%高引用论文,受到国内外同行高度评价。

教育经历

2017.6-2019.6  美国University of Houston  

2007.9-2010.7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 

2004.9-2007.7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硕士学位 

1999.9-2003.7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8.5-2019.6  美国University of Houston  公派访问学者

2017.3-2017.6  日本Japan Agency for Marine-Ear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访问学者

2011.5-至今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2003.9-2004.7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

主持项目

1.15E高精度海上动态全张量重力梯度测量技术及仪器研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4YFB3908104,2025年4月-2028年3月,主持

2.深海油气及水合物海底多分量重力-磁力-地震天然场联合探测技术研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24YFC2813303,2025年1月-2027年12月,主持

3.海南三亚科技创新专项,海底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的电磁地震识别方法及仪器设备研发2022KJCX08,40,2023-2026,主持

4.雷州半岛玄武岩分布特征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广东南方碳捕集与封存产业中心CCUS202203,2022年1月-2025年12月,主持

5.海洋浅剖数据底质声学成像与分析,境内委托科技研发项目, 2024年1月-2026年12月,主持

6.南沙海域盆地地层系统与深部结构研究:从南部陆缘解读南海演化历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6年1月-2019年12月,联合主持

7.南海地壳伸展系数的热校正重力反演及其构造涵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6038,2013年1月--2016年12月,主持

8.南海珠江口陆坡天然气水合物的电磁和地震联合反演解释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A1515011526,2021年1月-2023年12月,主持

9.南海东北部中生代构造面貌的重磁震联合反演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5年1月-2018年12月,主持

10. 南海中央海盆壳幔横断面精细结构探测与海底扩张动力学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 U2244221,2023年1月-2026年12月,骨干

科研成果

1.近五年发表文章8篇、授权专利5件

2.代表性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建议10篇以内):

[1] Dating Seafloor Spreading of the Southwest Sub-basi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Gondwana Research, 2023,120: 190-206, SCI, Top 1区, 第一作者

[2] The paleo-lithospheric structure and rifting-magmatic processes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passive margin, Gondwana Research, 2023,120: 162-174, SCI, Top 1区, 通讯作者

[3] Diachronous basin evolution along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Result of a migrating Hainan plume?, Tectonophysics, 2023,846: 229683, SCI, Top 2区, 通讯作者

[4] Crustal Imaging across the Princess Elizabeth Land, East Antarctica from 2D Gravity and Magnetic Inversions, Remote Sensing, 2023,15, 5523, SCI, Top 2区, 通讯作者

[5]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nventory of natural gas hydrate in the Qiongdongnan Bas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23,41: 729–739, SCI, 2区, 通讯作者

[6] Saturation sensitivit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arine DC resistivity inversion to submarine gas hydrate, 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 2022,10: 900025, SCI, 2区, 第一作者

[7] Identification of induced polarization of submarine hydrocarbons in marine controllable source electromagnetic exploration, 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 2023,10: 903816, SCI, 2区, 第一作者

[8] Sensitivity of Marine Controllable Source Electromagnetic Soundings for Identifying Plume Migration in Offshore CO2 ,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24,23: 656-673, SCI, 3区, 第一作者

[9]南海东南部陆缘地壳结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地球物理学报.. 2019, 62(7): 2607-2621.SCI, 3区, 第一作者

3.授权专利:

[1] 美国发明, Grounding segment for segmented grounding electric device and method, US11552414B2, 2022

[2] 美国发明, Self-cleaning anti-attachment device for marine instruments, US 11731172B2, 2023

[3] 澳大利亚发明, A grounding segment for segmented grounding electric device, AU2021286750, 2023

[4] 中国发明, 一种用于海洋仪器的自清洁防附着装置, CN202110830631.6, 2022

[5] 中国发明, 一种用于集节式接地电气设备的接地集节, CN202010772388.2, 2022

[6] 一种海洋测量艇前翻转换能器支架. 专利. 202021955881.X, 2021

[7] 一种船用海洋测量声呐探测仪的固定装置. 专利. 202022124394.5, 2021

[8] 一种海洋仪器的防附着物装置, 专利, CN112964281A, 2021

[9] 一种海洋环境无人监测船波浪能发电装置, 专利, CN213235314U, 2021

[10] 一种大地电磁测量装置,专利: CN213023601U, 2021

[11] 一种机加工用实验检测平台,专利: CN212843693U, 2021

[12] 一种用于大地电磁测深仪的防水装置,专利: CN212808657U, 2021

获得荣誉

[1] 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自主无人艇机集群跨域协同关键技术及应用,2022

[2] 中国科学院国际函评“资源生态环境领域学科方向:位于国际前20名中国学者”,2021

[3] 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国内最长最深海底大地电磁探测,2020,航次执行首席

[4] 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12


社会兼职

[1] 中国矿业大学外聘博士生导师(2025-至今 )

[2] 东莞理工学院外聘研究生导师(2024-至今 )

[3] 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外聘导师(2021-至今 )

[4] 广东海洋大学外聘导师(2022-至今)

[5]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海洋地球物理专委会学术委员 (2025-至今 )

[6]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水文地球物理专委会,学术委员 (2025-至今 )

[6] EI检索核心期刊《石油地球物理勘探》青年编委 (2023-至今 )

[7] AGU(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IEEE(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SEG(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中国地球物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