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2019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1月,所址广州,是我国综合性海洋研究机构之一。2018年初获批筹建中国科学院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现有职工618人,研究员104人。研究生导师19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1人,专业学位兼职导师41人。共培养和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中科院特聘研究员17人,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17人。此外,还有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中科院王宽诚率先人才计划“卢嘉锡国际团队”1个,中科院科技创新“交叉与合作团队”1个,中科院关键技术人才4人。
研究所设有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边缘海地质与大洋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海洋微生物研究中心、中国-斯里兰卡联合科教中心、广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应用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海洋遥感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拥有大亚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三亚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湛江海洋经济动物实验站、汕头海洋植物实验站和西沙、南沙深海海洋环境观测站;有“实验1号”、“实验2号”和“实验3号”三艘大型海洋科学考察船;以及仪器设备公共服务中心、海洋环境检测中心、南海海洋生物标本馆和海洋信息服务中心。
研究所面向“经略南海”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需求,立足岛礁,深耕南海,跨越深蓝,联动全球,以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海-陆-气相互作用与环境安全、边缘海与大洋板块相互作用和岛礁工程环境保障为战略主题,聚焦生态文明和国防安全建设工程,着力突破海洋领域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不懈追求“更远、更深、更实、更强”,建成国际水平的热带海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移转化三个高地,打造国际知名、不可替代的热带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为保障我国海洋权益作出贡献。
研究所拥有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和环境科学五个二级学科,另有环境工程、生物工程和地质工程三个工程硕士专业。现有在学研究生约400余人。同时拥有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26人。研究生生活条件和科研、学习环境优越,奖助学金及研究津贴优厚。2019年计划招收博士生约49人(含直博6人,含预计硕转博10人)。热忱欢迎有志于海洋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年学子报考。
专业/研究 方向 |
指导教师 |
考试科目 |
备注 |
070701 物理海洋学 |
|
|
|
01(全日制)海洋动力过程 |
陈桂英 蔡树群 方文东 尚晓东 王东晓 王卫强 修 鹏 周生启 周伟东
|
① 英语一 ② 高等数学 ③ 大气动力学或流体力学或物理海洋学 |
|
02(全日制)海气相互作用 |
杜 岩 管玉平 彭世球 王春在 王 鑫
|
① 英语一 ② 高等数学 ③ 大气动力学或流体力学或物理海洋学 |
|
03(全日制)遥感应用研究 |
曹文熙 潘德炉杨顶田 杨跃忠 詹海刚 |
① 英语一 ② 高等数学 ③ 普通物理学或物理海洋学 |
潘德炉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兼职导师。 |
070703 海洋生物学 |
|
|
|
01(全日制)海洋生态与生物资源 |
董俊德 黄 晖 龙丽娟 林 强 刘 胜 田新朋 谭烨辉 尹 浩 张 黎
|
① 英语一 ② 环境科学概论或海洋生物学 ③ 生态学或分子生物学 |
|
02(全日制)海洋生物技术与分子遗传 |
胡超群 何毛贤 孔晓瑜 向文洲 喻子牛 |
① 英语一 ② 生物化学 ③ 分子生物学或细胞生物学 |
|
03(全日制)海洋微生物功能基因、活性成分及其生物合成 |
高贝乐 胡云峰 鞠建华 刘永宏 漆淑华 王晓雪 张长生张 偲
|
① 英语一 ② 高等有机化学或生物化学 ③ 分子生物学或天然产物化学或微生物学 |
张偲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
070704 海洋地质 |
|
|
|
01(全日制)海洋地球物理 |
李 伟 丘学林 王 志 徐辉龙 徐 敏 夏少红 阎 贫 赵明辉
|
① 英语一 ② 高等数学 ③ 地球物理基础或普通地质学 |
|
02(全日制)海洋沉积及其资源环境 |
陈 忠 冯 东 施小斌 孙 珍 谈晓冬 向 荣 颜 文 詹文欢 |
① 英语一 ② 沉积岩石学或构造地质学 ③ 第四纪地质学或普通地质学 |
|
083001 环境科学 |
|
|
|
01(全日制)海洋生态环境学 |
丁德文 黄小平 龙爱民 李 芊 王淑红 王友绍 徐 杰 夏晓敏 徐向荣 |
① 英语一 ② 环境科学概论 ③ 第四纪地质学或海洋生态学或环境化学 |
丁德文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报考王淑红研究员必须考第四纪地质学 |
注:按招生导师姓名拼音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