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南海联系的物理海洋学意义研究通过验收

3月17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主持的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印太-南海联系及其对南海环流意义”,通过了由中山大学、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专家组验收。

该项目以突出“南海是准大洋研究的实验室、又是沟通热带东半球暖池海域核心海区”这一重要科学理念为依托,重点揭示南海海区在沟通热带东半球海洋中尺度和大尺度环流相互作用中的地位,设置了3个课题,以太平洋-南海-印度洋东半球热带海区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方式为主体,对其环流系统演变特征、规律、成因及相互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主要包括: 

1.鉴于热带印度洋增暖对西北太平洋和东亚夏季风的重要性,利用观测和环流模式探讨了北印度洋增暖的物理机制。发现热带印度洋内部海气相互作用过程对于夏季海洋增暖维持起关键作用。

2.对西太平洋暖池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暖池变化与ENSO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了赤道潜流在ENSO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利用数值模式揭示东半球暖池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的物理机制。

3. 探讨南海贯穿流对西太平洋低纬度边界流的影响,揭示环流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反馈的物理过程,并探讨印尼贯穿流年际变化对海洋上层热力结构的影响以及风场和海洋动力过程在南海贯穿流和印尼贯穿流相互作用中的贡献。

4.对中国近海热通量进行对比分析,并研究了蒸发、淡水通量等海气界面过程对海洋层结结构的影响。

5.结合南海开放航次科学考察成果,提取南海中尺度环流年际变化特征,揭示不同中尺度的南海环流过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东半球热带海区大尺度过程对南海中尺度环流的调制作用。


附件下载:

本网站及其文字内容归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或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