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北部典型海湾近岸波浪潮位观测节点顺利建成

  2013923号下午1615分(当地时间),实时接收界面传来第一组波浪数据:有效波高2.12,有效波周期12.1秒,监测站现场呈现一片欢腾和祝贺声,南海海洋所副所长王东晓、王盛安研究员、卢胡纳大学Tilak教授、Terney教授相互祝贺,庆祝印度洋北部典型海湾近岸波浪潮位观测节点(子系统)顺利建成。 

  印度洋北部典型海湾近岸波浪潮位观测点,是南海海洋研究所与卢胡纳大学共建的热带海洋环境联合观测中心的第二观测节点。该节点经建站团连续数天的艰苦工作后建成,在建设期间,建站团克服了高温烈日、恶劣海况及休息不足等诸多困难,王东晓副所长多处皮肤被晒伤,王盛安研究员顶着3高的巨浪连续作业8小时。 

  新建成的这一观测节点位于斯里兰卡南省,是印度洋北部长周期重力波观测的理想场所。利用第二观测节点的实时波浪和第一观测节点的自动化气象站的风速、风向数据等资料,可深入分析西南季风对该海区重力波的影响,开展数值模拟、理论研究和气象预报等工作,为海洋相关政府部门和科研部门提供基础支撑。 

  建站期间王东晓拜访了斯里兰卡海洋大学副校长Jayantha教授,双方就全球重大科学问题、人才培养、合作领域等方面进行了交流。王东晓邀请Jayantha教授11月来华参加南海海洋所主办的第七届热带海洋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 

   工作人员在架设观测点 


附件下载:

本网站及其文字内容归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或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