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召开首届OBS探测技术与应用青年学术论坛的通知(第二次)

  为推动海底地震探测技术成果交流与未来发展,拟定于20231222日至1223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首届OBS探测技术与应用青年学术论坛。会议征集了35个学术报告,具体安排如下:  

  一、会议议程

时间 

日程 

1221 

下午 

报到 

(九龙湖公主酒店大堂,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九龙湖路3号) 

1222 

上午 

大会特邀报告 

报告人 

国产海底地震仪发展回顾与展望 

郝天珧研究员 

国产OBS成功应用与地球物理共享航次 

丘学林研究员 

专题1OBS装备研制技术 

(召集人/主持人:王元、杨挺、王伟巍) 

光纤海底地震仪的研制(专题特邀) 

黄稳柱副研究员 

海底高精度勘探OBS研发与应用(专题特邀) 

王明工程师 

高可靠性新型海洋地震探测装备研发与进展* 

刘康高工 

福建省地震局浮标式海洋地震观测站示范建设 

周蓝捷高工 

海豚移动式海洋地震仪的研制与应用* 

侯斐研究生 

海底地震观测技术发展现状与解决方案 

罗新恒教高 

海底地震仪数据采集及时钟管理系统设计 

王宜志讲师 

宽频带海底地震仪低频差分压力传感器的研制与测试* 

刘丹研究生 

1222 

下午 

专题2OBS数据处理技术 

(召集人/主持人:黄海波、张佳政、朱俊江) 

OBS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以南海某区为例(专题特邀) 

李福元正高 

粤港澳大湾区及近海地壳横波速度及方位各向异性:来自海陆联测被动源资料约束(专题特邀) 

吕作勇正高 

气枪源数据的反褶积处理 

王笋高工 

基于空间叠加的Scholte波成像技术及其应用* 

任安楠研究生 

被动源海底地震仪数据预处理技术构建与应用* 

杨廷威研究生 

磐鲲被动源OBS数据处理* 

吴越楚研究生 

专题3:主动源OBS技术与应用 

(召集人/主持人:卫小冬、曹敬贺、牛雄伟、贺恩远) 

南海三维深地震探测研究新进展(专题特邀) 

赵明辉研究员 

Seismic attenuation on the accretionary margin wedge using OBS data(专题特邀) 

朱俊江教授 

基于直达水波到时差的主动源OBS重定位方法* 

许龙庆研究生 

南海西南次海盆跨龙门海山OBS速度反演及重震联合反演初探* 

江文彬高工 

中国东部海域海底地震探测关键技术与重要科学发现 

祁江豪副研究员 

莫克兰俯冲带巨厚沉积层速度结构及含水量分布特征* 

于传海助研 

南海东部次海盆扩张末期的超伸展洋壳、薄洋壳与蛇纹石化地幔* 

姜辉研究生 

1223 

上午 

专题4:被动源OBS技术应用 

(召集人/主持人:孔凡圣、安超、范朝焰) 

南海北部面波成像研究(专题特邀) 

蔡晨副教授 

基于OBS记录的SDE信号研究海底浅部流体运移-海马冷泉实验结果(专题特邀) 

刘斌高工 

南海西沙海区OBS记录的流体运移和渗漏信号* 

陈立辉研究生 

基于海底地震观测的北极加克洋中脊地震各向异性研究* 

贾琰博士后 

基于OBS数据的北冰洋加克洋中脊地脉动特性研究* 

刘张聚博士后 

季风转换在南海地脉动中的响应:来自海底地震数据的约束* 

周玉龙研究生 

马里亚纳海沟南段的地震与板片水化* 

陈瀚博士后 

马里亚纳俯冲带南部主动源OBS数据背景噪声成像研究* 

张亚运助研 

培训:主、被动源OBS数据处理算法培训 

(召集人/主持人:王元、张佳政、刘斌) 

RAW2SUIGG-OBS数据格式解编与钟差校正 

Linux/Mac系统,预装Seismic Unix程序包) 

王元高工 

三维OBS探测:走时数据拾取和速度模型展示 

(预装Matlab程序) 

张佳政副研究员 

Obs旅行时反演matlab程序包介绍 

(预装Matlab程序) 

刘斌高工 

1223 

下午 

离场 

* 表示该报告参与“优秀青年报告奖”评选;大会特邀报告25分钟,专题特邀报告20分钟,其他报告15分钟。  

  二、会议联系  

  总务:黄海波(13826081949  go223@scsio.ac.cn  

  住宿/交通:范朝焰(18022489987  fancy@scsio.ac.cn  

  报告:王元(15801337283  ywang@mail.iggcas.ac.cn  

  已报名人员如有行程调整,请于1219日前联系会务组。为方便会务通知,会议设临时微信交流群,请报名参会人员扫码入群: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20231214  


附件下载:

本网站及其文字内容归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或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