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OMG学术报告】融合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数据研究地震能量累积和震源物理过程
OMG学术报告2024020
1.报告题目:利用小地震震源机制解析多尺度断层带的应力积累释放过程
报告人:程怡芳
报告人简介:程怡芳教授,2014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2016年获得俄克拉荷马大学硕士学位,2021年获得南加州大学博士学位。2021-2024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23年入选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2024年入职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地震震源物理的研究,包括: (1)地震震源参数测定:利用高性能计算和机器学习方法技术,测定小尺度地震的主要震源物理参数,如断层走向、滑移方向、破裂尺寸、应力降、破裂方向性等;(2)断层力学及构造活动:联合地震学、大地测量学、数值模拟等手段全方位研究理解断层在不同地质环境下的活动及其对地质构造运动的意义;(3)密集台阵地震学:将密集台阵监测技术应用于地震、滑坡、城市活动及海洋环境等区域的监测研究中。近年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并担任Geology等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
报告摘要:地震震源机制为断层带深部的结构、运动学过程和应力状况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补充了地表大地测量和统计地震学的观测。我们通过整合机器学习算法和相对地震幅测量,提出了REFOC算法改进了传统震源机制解的计算方法HASH,极大地提升了震源机制解的估测能力。我们的改进方法已应用于1980至2021年美国加州的超过150万个目录地震,为超过50%的目录地震事件提供了高质量的震源机制解。如何理解和应用这些更丰富的小地震参数?如何利用震源机制解提取更多、更高阶的断层参数?如何将这些信息应用于地震风险评估当中?本次报告中我将通过新得到的加州震源机制解目录,结合大地测量数据及统计地震学分析,阐述分析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如何推进我们对从板块边界到微地震不同尺度断层带的应力积累释放过程的理解。
2.报告题目:基于远震波形精确测定中强海洋地震震源参数
报告人:臧翀
报告人简介:
臧翀博士202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目前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徐敏 研究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基于精确震源参数测定的海洋构造研究和三维地震波数值模拟算法研究,目前在JGR、SRL和BSSA等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篇。
报告摘要:地球的广大面积被海洋所覆盖,海洋孕震板块边界(俯冲带、洋中脊、转换断层)是开展构造动力学演化机制、地震断层破裂机理、地震海啸灾害预警等研究的热点区域。海底地震仪观测是海洋构造研究的关键手段,能够获取研究区精细的地震定位结果。目前在全球大量海洋构造区域尚未布设海底地震仪,但通常仍可以利用全球台网记录的远震数据对矩震级4.0以上的地震事件开展研究。考虑到地球三维复杂结构的影响,基于远震数据的海洋地震定位往往存在较大的误差,不利于分析相关构造机制与震源物理问题。针对该问题,报告人将对其近期发展的基于远震波形精确测定中强海洋地震震源参数的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行介绍。本研究以三维远震混合模拟算法SEM-DSM为基础,发展了基于三维远震格林函数的中强海洋地震震源参数反演算法teleCAP3D。利用远震P波尾波波形对震源区三维结构变化的敏感性,teleCAP3D算法能够显著提高海洋地震的定位精度。将这些精定位后的地震作为参考基准,本研究进一步发展了基于远震瑞利波相对频谱测量的反演手段,能够对远震体波信噪比较低的中强地震震源参数进行可靠约束。报告人将上述新方法成功应用于东北太平洋Blanco转换断层、东太平洋Gofar转换断层和西南马里亚纳裂谷,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并基于可靠的震源参数测定结果获取了对区域构造演化机制和震源物理问题的新认识。
3.报告题目:鲜水河断裂蠕滑-闭锁特征及地震危险性研究
报告人:黄星
报告人简介:黄星2024年7月博士毕业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目前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邱强研究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InSAR数据处理、断层震间运动学模拟、强震破裂特征分析等。
报告摘要:鲜水河断裂作为青藏高原东南缘一条重要的活动断裂,调节着印度-欧亚板块汇聚引起的高原侧向挤出的剪切运动,其以~10 mm/yr滑动速率造就了沿断裂频繁的地震活动和较短的大震复发周期,仅最近300年就孕育了超过8次M>7.0地震。然而,近50年鲜水河断裂却表现相对平静的地震活动性,其强震危险性如何?下次强震最有可能发生于断裂何处?这些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地震地质及活动构造研究指出,鲜水河断裂已具备发生M7+强震的可能性,然而,大地测量却观测到沿断裂广泛发育着浅层蠕滑,即弹性应变以无震滑移的方式被释放;不同类型的观测对于该断裂能否以及在哪些段落能够孕育强震存在很大的争议。准确厘定现今鲜水河断裂深浅部的运动特征,刻画闭锁凹凸体的空间展布及蠕滑的时空演化、量化弹性应变积累的速率,无疑是解决上述问题和争议的关键,也是开展区域地震危险性评估的必然要求。本次研究以鲜水河断裂为研究对象,利用InSAR和GNSS空间大地测量数据,通过地表形变数据分析、断层运动学反演等,系统地研究了鲜水河断裂的现今形变特征,包括断层的滑动速率、闭锁-蠕滑的空间分布,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开展了强震危险性分析。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