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LTO学术报告】南海冬季风爆发的特征与机制

LTO学术报告2025012

报告题目:南海冬季风爆发的特征与机制

报告人:刘秦玉

报告人简介:刘秦玉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曾担任博士生导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海气相互作用研究,是我国该领域的重要学术带头人之一。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多次受邀在国际学术大会作大会特邀或主题报告。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86)、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0)、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二等奖(2000),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4)、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06)和曾呈奎海洋科技“突出成就奖”(2021)。

报告摘要:南海冬季风及其演变规律对南海海洋的物理和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南海冬季风出现是否可以称为“爆发”有一定的争议,对其出现时间也没有明确的定义。本研究依据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发布的逐小时输出的第五代全球大气再分析数据集(ERA5),从关注南海海面风季节变化的机制入手,对南海冬季风出现进行了研究,指出南海夏季风向冬季风转换是从北到南阶段性出现,其速率与冬季风向夏季风转换的速率几乎相当,因此南海冬季风的出现可被称为“南海冬季风爆发”;本研究还定义了冬季风在南海中部(8°-18°N ,110°-119°E)出现的时间为南海冬季风爆发的时间;揭示了大气强对流中心从菲律宾群岛迁移到加里曼丹岛上空是南海冬季风爆发的主要控制机制,而北半球秋季太阳短波辐射的季节迁移是导致大气强对流中心从菲律宾群岛迁移到加里曼丹岛上空的最重要因素,该迁移还受到秋季进入南海的热带气旋等因素的影响;发现了9月上中旬菲律宾群岛附近的海表温度正(负)异常会导致菲律宾群岛上空的对流较强(弱),南海冬季风爆发较晚(早)。该结果为南海冬季风爆发的预测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预测指标。

报告时间:2025年10月14日 10:00

报告地点:2号楼1201


附件下载:

本网站及其文字内容归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或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