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洋所“明德思政讲堂”第六课开讲
3月30号,南海海洋所“明德思政讲堂”第六课开讲,本次课程邀请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崔勇研究员为研究生作题为《帆过浪留痕——“南海Ι号”考古纪实》专题报告,研究生150余人参与了学习。
崔勇详细介绍了“南海Ι号”沉船发现和打捞的全过程。从1987年发现沉船,到1989年的第一次调查,再到2003年决定打捞,团队共开展了8次水下调查,在确认“南海Ι号”保存完好后,最终决定采取整体打捞的方法将其打捞上岸。崔勇指出,在此之前,国内外都没有尝试过整体打捞的方法,但团队最终还是决定迈出第一步,打捞的成功也证实了这一决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从2014年开始,直到2019年6月份清理完所有船货,一共包含18万件套的文物。随后,崔勇展示了许多从沉船中挖掘的瓷器、黄饰、铜器以及船上的一些食物和生活用品,特别介绍了在“南海Ι号”沉船中发现的唯一一个由夜光蝾螺制作而成的海螺雕杯,崔勇说“虽然这是一件不常用的东西,但是却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这件艺术品的审美情趣。沉船就是一个时间胶囊,在短时间内沉入水底,它把所有的时间固定在里面”。
在交流环节,崔勇热情地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鼓励大家多思考,多交流,也指出中国的水下考古虽然起步很晚,但目前却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南海Ι号”既是世界第一,也是世界唯一,还是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极力推崇的项目。整场报告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通过学习,同学们不仅了解到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感受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巨大魅力。同学们表示,作为涉海专业的学生和未来的科研人员,应该具有国家情怀,培养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崔勇作专题报告
会场
沉船正面